浑源古城为什么以“龟城蛇街”布局
发布时间:
2025-03-14 16:24
来源:
浑源古城创建于后唐,其后历代均有修筑。因城墙呈八边形,街巷逶迤曲折,故有“龟城蛇街”之称
浑源古城创建于后唐,其后历代均有修筑。因城墙呈八边形,街巷逶迤曲折,故有“龟城蛇街”之称。关于浑源古城由来,乾隆版《浑源州志·卷二·沿革》载:“旧城在州西横山左侧,峡水环流,值霪雨泛涨,城多水患,后唐徙筑令治。地脉从东南来,结为立,形如龟,城肖其形,雉堞屈曲,若负书状。”
《浑源州志》的这段记载至关重要,所透露的重要信息,笔者一一解析如下。
一、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,浑源在西汉已置县治,时称崞县。崞县故城即州志所称之旧城,位于州西横山左侧。经笔者多次实地勘察并著文考证,崞县故城位于今麻庄村北。著名学者姚奠中先生亦曾对崞县故城进行考察,并为麻庄村书写“崞县故里”牌匾。
图一:崞县故城位置示意图
二、州志中所说峡水环流,峡水一指紫峰峪水,一指浑河。崞县故城处于两水之间,地势平衍,利于城建规划。缺点是一遇暴雨,河水泛涨,容易遭水患。所以后唐之时,将故城迁至今址。
紫峰峪水今已断流,浑河水也所剩无几。但历史研究,不能完全以古度今。浑源县位于大同盆地东南边缘,境内发源的浑河为桑干河一级支流。据文献记载,历史上的浑河经常泛滥。如《元史·卷二十九·泰定帝一》:“泰定元年五月,大同浑源河,真定滹沱河,陕西渭水、黑水,渠州江水皆溢,并漂民庐舍。”《卷三十·泰定帝二》:“泰定三年秋七月,大同浑源河溢。”《卷五十·五行一》:“至元六年十二月,浑源县大水。”浑河“漂民庐舍”的记载,可见当时洪水之迅猛。另外,1939年7月,浑源南峪发下特大洪水,使浑源城关数千人突然之间家破人亡,庐舍一空,有的甚至灭门绝户,尸骨无存。
以笔者推测,古代浑源年降水量应在450—550毫米之间,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,适合虎、豹生存。《魏书》记载,北魏皇室多次在浑源田猎,捕获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[1]。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,由此可知,古代浑源的生态环境,要比现在好得多,霪雨泛涨之时,旧城地势低洼,确实容易被淹没。
三、古人如何进行城市建设,《周礼·考工记》中有个标准方案。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前朝后市。”方方正正,呈棋盘状的城建规划,无疑是理想中的城市格局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,只能因地制宜。比如六朝都城建康,今天的南京,西临长江,北枕后湖(玄武湖),东依钟山。建筑只能依山形水势,呈不规则布局。《世说新语》中说丞相王导营建建康,因为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”,实际上是没办法把城市规划成方方正正的棋盘状。浑源古城地处恒山北麓,南依恒山,北临浑河,州志中说“地脉从东南来,结为立,形如龟,城肖其形,雉堞屈曲,若负书状。”文献古奥,普通读者不好理解。其实只是浑源古城依山而建,先民为避水患,选择在高阜处建城,总要有些起伏才能过渡到平川。浑源古城东南高西北低,也是没办法把街道修得笔直,所以城墙也只能“雉堞屈曲,若负书状”。与南京城相较,浑源古城虽然也是风水宝地,但格局小了一些。南京城称为“龙蹯虎踞”,浑源古城退而求其次,就只能是“龟城蛇街”了。
建筑的三要素,实用、坚固、美观。浑源古城选址,首先是为了避水患,因为地形限制,以龟城蛇街布局。当然,有部分文史学者认为,上天垂象,圣人则之,浑源古城规划应对北方玄武之象,那就是些题外话了。
图二:《考工记》里的都城规划图
注:[1]《魏书·卷二十七·穆顗传》:
(穆)翰弟顗,忠谨有材力。从(世祖)征和龙,功超诸将,拜司卫监,加龙骧将军,进爵长乐侯。曾从世祖田于崞山,有虎突出,顗搏而获之。
关键词:
恒山
上一页
下一页
相关新闻
1935年春,南京国民政府派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、中央监察委员张继为代表,赴陕西祭扫黄帝陵。祭扫活动结束后,邵元冲作西北视察之行,先后赴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等地视察,秘书高良佐一路随行,凡沿途所见所闻,皆笔之于书,在当时各大报刊发表后,引起强烈反响。
1918年9月,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蒋维乔奉教育部令,视察山西学务,乘便礼五台、谒恒岳。9月21日由北京启程,先乘火车到石家庄,到太原;再乘架窝赴五台山、恒山;然后于10月13日由大同乘火车返京。
1935年春,南京国民政府派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、中央监察委员张继为代表,赴陕西祭扫黄帝陵。祭扫活动结束后,邵元冲遂作西北视察之行,4月25日自西安启程,先后赴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等地视察。
联系我们
山西恒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(票务、咨询、投诉)
0352-8333031 0352-8333037 0352-8333077
悬空寺
0352-8333081 0352-8328630 0352-8328323
岳门湾
0352-8480060 0352-8328318 0352-8328530
恒宗
0352-8480115
天峰岭
0352-8480114
恒山索道
0352-8322255
永安寺
0352-8322390
栗氏佳城
0352-8322381
恒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(公务)
0352-8322142
官方媒体

官方微信

官方抖音